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研所
编辑出版:《体育时空》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212/G8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邮发代号:8-395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tysk@tyskzzs.cn
在线编辑QQ :2843202986
何文军
摘 要:推动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是落实全民建设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就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师能力、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通过增加田径课程时数、改变教学内容、淡化竞技能力考核等改革措施,仅仅围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精神面貌的改善,全面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为核心,提出了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旨为推动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提升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79-05
Abstract: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positive means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building a healthy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 to expound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ability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reform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hours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chang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diluting competitive ability assessment,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ut forward, focusing only o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function and mental outlook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achieve sports power and healthy China.
Key words:Healthy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ck and field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2016年,中共中央、國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构建健康教育模式[1]。在青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发展理念下,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使命,其智力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体育强国建设刚要》中同样提出,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健康的体魄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而面对大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普遍下滑、心理品质不断下降的趋势,要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是必须要全面提升大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水平,除了良好地思想引导外,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大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健康是摆在所有关注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
田径课程作为高校培养学生体能全面发展的体育核心课程,对大学生身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重智力教育轻身体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及科技创新、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多方面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冲击下,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时间、质量都趋于下降,大学生久坐时间要远远超过运动的时间,其体质水平也处于下降过程中。加之高校田径课程性质较为枯燥,田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灵活导致学生主动参与跑、跳、投运动的动机水平不高,在现今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低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运动中的人群不断降低。因此,要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处于体育基础课程的田径课程必须要进行改革。实施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成为进行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本研究立足快乐、趣味、实效的角度,就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为提升大学田径运动项目推广,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理念建言纳谏。
1 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对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的发展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高校已经将田径课程剔除出高校体育课程的选修或者基础体育课程,更有些高校已经不再招聘田径专业教师。虽然体育类院校一直将田径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专业课开设,但是并不能有效解决高校田径课程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二是现存的高校田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崔建在《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同题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就我国高校田径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校田径课程存在指导思想不清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匮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枯燥、教学评价体系片面及学生价值观改变。龚涵睿在《浅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中提出田径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田径教学的组织形式太过单一,田径教学内容单调匮乏,田径教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田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王鸿宇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一文中,提出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差异较大,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樊玉杰、周海涛在《学校体育中“田径”课程教学的遗失与回归》研究中,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走访了143所中小学发现,错误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影响了田径教学的健康开展,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人性化,选择空间的拓展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与设施的改善制约了田径课程的发展。三是,高考中设定了田径专项考试,田径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到了大学,其运动技能不能得到延续与发展,加之一些高校中将田径课程边缘化,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大学阶段多数进行了转项,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更显得凋零,从而使高校田径运动更加的无闻问津。
综上所述,高校对田径课程的重视降低、田径课程教学过程枯燥、社会需求降低、大学生对田径课程认识的偏差、教学形式的单一化、田径课程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差异考核分类等导致了高校田径课程由上世纪70-80年代的主体地位逐步被边缘化的发展态势,并且这种糟糕的态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是导致大多数没有体育特长优势的大学生身体运动能力不断降低原因之一。
2 掣肘我国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
2.1 学校对田径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全面
一些高校的决策者认为,田径就是跑、跳、投的综合体,其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的兴趣低,在快乐体育理念的引领下,不如以球类运动、游泳、健美操等运动项目代替,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田径运动本身不仅仅只是其运动形式的简单显现,更重要的是,田径运动对人体全面的运动机能的改善,是其它项目不可替代的,也是无法替代的。以田径运动中跑步为例,就分为短跑、中长跑、长跑、变速跑等多种内容,跑步姿势也有严格的标准。而且实践证明,跑步对人体心肺功能、全身肌肉的训练效果是最佳的,对人体产生运动损伤的危害也是最小的,其不仅能改善人体的整体运动机能,对塑形、保持心情平稳、愉悦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是不能淡化其效果的。但是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10名体育课教师的访谈发现,高校田径课程应该进行改革,田径课程作为各类运动项目的基础对发展大学生各项运动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田径运动项目涉及类别多,训练周期长、很难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因此,高校教师认为田径课程对自身没有多大的受益,所以如果有田径课程也是表面过得去,如遇到国家对大学生进行体制检测就临时增加一些训练力量和速度的项目,夏季时由球类项目所替代,冬季时由冰上项目所替代。
2.2 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
树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是学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思想前提,也是缓解当前各种突出矛盾的基本原则。面对高校学生身体下滑的现实情况,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而现今,大多数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还沉浸在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文件中,教材陈旧,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单一,授课内容衔接与组合缺乏创新性,教学态度不端正,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课程中的使用匮乏。另外,进行田径课程教学的教师思想观念过于陈旧,甚至某些教师认为田径课程可有可无,田径课程改革求新的趋势愈发淡化,求新求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与时俱进的思想未在体育教师群体中形成,学生又怎么愿意参与其中呢?尤其在新时代,各种新思潮、新理念、新科技的大量涌现,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批人,其思想认识和自我选择越发活跃,对于固化的教条内容更具免疫力。而高校田径课程教师可谓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固化了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田径课程对于大学生在社会适应上和良好意志品质培养体现出的积极作用越发淡化、吸引力不断下降。多数情况下,高校田径课教师在教学上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越发薄弱,多数存在应付教学任务的情况,考核标准也逐年下滑,对大学生基础的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未能达到国家要求的体育强国人才培养理念。
2.3 田径课教师理论和实践训练水平亟待提升
术科教学,尤其田径课教学内容繁杂,涉及项目众多,各个项目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要求及培养的侧重点都有所差异,虽然田径课程各个项目主要是在发展大学生的走、跑、跳、掷、投各方面能力,但是大学生基础的生理学、生化学、训练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在教学中起到何种作用,对大学生身体指标、心理指标及训练手段差异如何把控却是需要田径教师着重向学生传授的。通过对黑龙江省内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田径专业的教師进行咨询发现,目前,高校中普遍没有将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纳入到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哈尔滨体育学院为田径专修学生开设过理论课程外,其余高校从未有过理论课程讲授,甚至一些高校在很多年前已经不开设田径课程,也不招聘田径专业教师,大多在岗的田径教师已经转向教授其他体育运动课程。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在体育运动课程设定上进行了调整,将田径课程剔除出了体育课范畴。二是由于田径课教师更多的侧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具体项目本身上,加之,田径课教师多数自身对基础理论学科的掌握程度还不足以能够向学生解释或介绍田径课程中涉及的各个项目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何种运动强度、频次及周期会导致运动性心脏肥大?男生与女生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差别化区分训练手段如何进行设计?田径项目会影响大学生哪些心理品质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认知?等等。在没有相关理论基础支持下,田径课程的教学多数依赖田径课教师的个人教学或训练经验,从而导致田径课程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田径课程的局块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导致田径课程被遴选掉的原因之一。
2.4 田径课程吸引力不足
作为高校大学生,更多地是喜欢身体直接对抗类或者隔网对抗类的球类运动项目,田径课程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及哈尔滨体育学院14位高校教师的访谈发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高校田径课程的趣味性相对其他类项目更多地表现为单一性,缺乏协同与合作的表现,统一步调、整齐划一的团体效果未能在田径课程中展现出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或训练的积极性;第二,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多地注重程序性,教学方式创新手段少,不能按照学生的个人身体条件实施分层教学,激励手段少,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获得的成就感、愉悦感低,不利于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第三,高校田径课程缺乏个人运动水平自我评定标准,更多使用的是统一考核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对自身取得的进步认识模糊,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第四,高校教师由于对职称评定的追求,淡化了对课程教学的投入精力,使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地处于表面敷衍状况,认真程度欠缺,这也是高校体育课教师的通病。
2.5 学校对田径课的重视程度偏低
高校田径课程历来是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受重视程度最低的,虽然绝大多数高校每年都會举行一至两次田径运动会,从而检验自身高校学生的基础运动水平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拼搏精神。但是,近些年来,除了一些专业类体育院校仍然将田径课程作为基础科目之外,综合性院校已经取消了田径课程,并且不再招聘田径专业的体育教师,这些无形中都将田径课程至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认识更加淡化,也降低了田径课程及田径项目的普及程度。同时,有些高校以球类运动一样能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借口,逐渐将田径课程淡化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外,导致高校田径课程名存实亡。同时,有部分高校将体能训练替代了田径课程,这种认知是欠缺对田径课程正确认知的表现。田径项目作为奥运项目奖牌数量最多的项目,一直以来是很多国家最为重视的竞技项目,而我国虽然在男子110m栏和男子百米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是要想继续拓展项目空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要增加田径项目的受众人群,积极培养优秀的后背人才。更要在高校中重视田径课程的发展,而不是仅将其改换成体能训练进行替代,这是不可取的,会更加降低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普及程度,进而导致一系列连锁不良反应。
3 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增加田径课程开课比例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在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社会适应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身体方面的“软、硬、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运动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个人自律性差、抗压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都是引发当代大学生多发意外情况的影响因素。如何利用体育运动帮助大学生既能提高身体机能,又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在面对挫折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养成严格自律的习惯,田径课程在此方面有重要得作用。为了实施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战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大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理念,高校田径课程应该增加课程开课比例。大一开设一整年36周田径课,每周一节2学时,每天15min跑步的锻炼要求,帮助大学生养成“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而且很多研究证明,坚持1年的跑步运动运,人体的骨骼、肌肉、脏器、体形与情绪状态都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与变化,对养成终身运动意义重大。
3.2 改变旧的教学内容与传授方式
高校田径课程如若依然像十年前对大学生进行授课,效果必定不会理想,学生参与田径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极大地降低。作为课程教学主体的教师应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来,要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首要的是实施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将体育游戏和田径课程各个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娱乐、玩耍、游戏中进行行之有效地锻炼,将枯燥的跑、跳、投等项目进行形式包装,如变速跑可以和撕名牌、抢沙包、占据点相结合,投掷项目可以和定点投掷、分散投掷相结合,跳跃类运动项目可以和障碍跑、变速跑、变向跑相结合,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数量按组别进行分类竞赛式教学,这样既能提升运动项目的趣味性,也能改善课堂授课环境,让大学生在比拼、竞赛、娱乐过程中开心地累到在田径课堂中,既有效提高了身体机能状况,同时,对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努力拼搏、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有良好地培育作用。
3.3 设定个性考核标准,淡化竞技能力比拼
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智,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不适宜搞“一刀切”。同一标准是不能够衡量不同体质的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对身体机能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要依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纵向考核,淡化横向比较,通过建立田径课程考核档案,经过3个月或者6个月,大学生相对于自身有多少的阶段性进步,自我认知能力如何,是否相对于参加田径运动之前有了长足进步,而不是拿考核等级运动员的标准进行衡量。如一个女大学生,体重60kg,身高1.55m,100m原始成绩是22s,经过上田径课程,能达到19s,这就是进步,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拿统一的格尺评价这名同学不合格,否定她的努力和进步,这是不科学的,也否定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不应该的,丧失了教育的宗旨。
3.4 设定教学内容创新评定等级
教师的职责是教育与引导学生成才、成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创新性是衡量教师教学投入、教学能力的基准,一个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会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简单的陈述、枯燥的课堂演示、讲授不会吸引学生,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沟通的屏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授课水平。田径课程更是这样,田径课程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如何将每一节田径课程课程上好,上的精彩,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是需要田径课教师极高的授课艺术的,即便再生涩、枯燥的课程,只要教师花心思、花精力就一定能够上好。高校要设定体育课教师在教学安排、教学阶段、教学方式、讲解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设定具体地评分标准,量化教学结果,并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从而促动教师投入精力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应该设定相应的评比,只有竞争才有促进,才能推动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
4 结 语
我国高校对田径课程的重视和认识不足、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创新手段缺失等因素制约了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增加高校田径课程开课比例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终身运动的基础,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是推动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设定个性考核标准、淡化竞技能力比拼更加有助于田径运动项目的推广与普及,对全面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将田径课程授课质量与高校体育课程教师职称评聘结合,能更加有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授课内容的精力投入,对提升授课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纵深推进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咏梅.“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5):1-4.
[2] 任學锋.“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对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4,12(30):1142-1144.
[3] 孙南,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36):88-92.
[4] 何婉晨.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4,3(4):78-79.
[5] 邹旋东.高校田径教学的现实作用和意义[J].体育世界,2012(1):48.
[6] 王焕.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J].田径,2019(4):41-42.
[7] 谭黔.我国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8(7):95-96.
[8] 沈军.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12):195.
[9] 于艺婕.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8 (12) :75-76.
[9] 许占鸣.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106-110.
[10] 刁兴亚, 袁兆强.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校园, 2016 (6) :49-50.
[11] 冯子禄.探讨新形势下高校田径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运动, 2017 (22) :92-93.
[12] 贾锦山.从竞技和健身理念审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2 (11) :390.
[13] 宋德海, 曹晓东.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江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J].四川体育科学,2017, 36 (1) :125-128.
[14] 李修振.社会需求视域下湖南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优化研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6, 10 (2) :119,121.
[15] 李保安, 苏文革.山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运动, 2015 (3) :101-103.
[16] 刘健.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策略探讨——基于对几所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 2016, 18 (6) :61-63.
[17] 田玉.基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与中学田径类课程改革对接研究[J].科技资讯, 2017, 15 (9) :191-193.
[18] 雷蕾.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5) :58-59.
[19] 贾佳.新课标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思路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 (1) :1, 3.
[20] 乌卫星.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 37 (S1) :158-159.
本文由: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