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体育时空》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 tysk@tyskzzs.cn
体育时空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研所

编辑出版:《体育时空》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212/G8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邮发代号:8-395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tysk@tyskzzs.cn

在线编辑QQ :2843202986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tysk@tyskzzs.cn

编辑部QQ: 2843202986

官方网址: www.tyskzzs.cn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GIS应用前景分析

时间:2021/11/18  点击:513


       

罗亮 黄艳红 范冬云 郑文武

摘 要: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我国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濒危处境,目前的保护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手段,执行比较复杂,后期管理也较为困难。本文以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GIS技术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提出GIS技术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向,主要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与信息的管理,复杂的空间分析,可视化和专题图绘制以及GIS系统的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构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GIS技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应用,在未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实践中必然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GIS;空间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59-05

Abstract:Chinas splendid and long history has left a rich and colorfu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monstrating our uniqu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ost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facing the danger of disappearance. 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is lack of scientific means, the implementation is more complex, and the later management is more difficult. Taking Chinas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IS technology in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ing data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lex spatial analysis, visu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Topic mapping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GIS system are composed of four aspect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ll inevitabl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IS; Space analysis; Application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文明与民众智慧的体现,是区域文化传承的基础与发展的源动力[1]。我国自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截至2014年,共公布了四批1 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35项[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3]。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不但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4]。作为“活的遗产”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复杂性、多功能性等特性,生存的环境条件非常高,其特性决定了在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需要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对其进行支持,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满足其要求。GIS技术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编辑、管理、分析、显示以及应用等操作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处理海量的地理空间等数据[5]。

近年来,随着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GIS功能日趋完善,与GPS,RS组成的3S技术,已是许多行业应用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范围涉及了地理、交通、资源环境、区域发展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6]。在体育领域研究中,GIS突出的表现为空间分析和管理系统。史兵率先提出了对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对我国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7-8]。有以体育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为主的宏观应用[9-10],以体育场馆、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及空间传播等空间特征分析为主的中观应用[11-13],以3S系统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微观应用,如提高体育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14]、监测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距离与速度信息[15]、提供体育公共场所管理、体育赛事管理以及重大体育突发事件的管理平台[16-17]等。GIS技术在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构建历史/文化地理數据的数字化,以及数据库的建库,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视化以及数据的多元应用等方面[19-25]。本文在分析了GIS技术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GIS技术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方向,以期为促进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思路。

3 结 论

GIS技术应用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上,极大的改变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效果。通过GIS技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数字化、可视化,并采用GIS技术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还可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以及人机交互等。对于体育非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应用,引进GIS技术是对以往传统定性描述为主的研究在方法上进行了革新,采用GIS技术采集、分析和管理数据,提出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并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很大的提高。

GIS技术在体育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属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GIS数据的数字化过程中,由于数据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核心,空间分析、可视化等关键环节都离不开数据,数据缺失或不全都会导致部分分析功能的失效。我国有历史文献丰富,但如何将文献资料空间化、数字化是关键问题。体育非物质文化遺产研究领域所涉及的领域较广泛,研究者主要为文化学、体育学等社会科学的相关专家,但是对于GIS技术的操作,专业性非常强,在数据采集、应用分析、软件操作、系统设计等方面,还需GIS相关专业人才的参与。

参考文献:

[1] 王艳红,朱延军,石爱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研究综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1):30-34.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EB/OL].http://www.ih china.cn/5/5_1.html.

[3] 马冬雪,相昌庆.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术拳的存续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37-41.

[4] 周丽华,王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与培养机制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5):36-39.

[5]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周成虎.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15,34(2):129-131.

[7] 史兵.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07(8):3-24.

[8] 史兵,王宇红.关于构建国家体育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1-8.

[9] 陈旸.基于GIS的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 30(8):1254-1258.

[10] 张峰筠,肖毅,吴殷.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场地的空间布局——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80-83.

[11] 罗亮,范冬云,刘晴.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5):89-93.

[12] 魏德样,王健.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动态发展的特征分析——基于全国体育场地“五普、六普”的数据挖掘视角[J].体育科学,2017,37(2):16-27.

[12] 曾建明,王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7):63-72.

[13] 王学实,王骞.基于GIS的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空间战略布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0):33-38.

[14] 陈志华,徐可心,李亚龙.体育物流管理GIS信息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物流技术,2013,32(11):247-249.

[15] 段朝阳,何晓龙,陈佩杰,等.GPS技术在体力活动追踪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7):704-709.

[16] 何凯,卢凌,徐晓丹,等.GIS在体育场馆制票、售票系统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1):59-61.

[17] 曾建明,石路,赵霞.基于GIS技术的重大体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以乌鲁木齐红山体育中心区域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05-108.

[18] 史兵.关于体育地理学研究内容的讨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5.

[19] 杨波,何露.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GIS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2):139-144.

[20] Gregory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History & Computing, 2003, 13(1):7-23.

[21] 李凡,朱竑.GIS在历史及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国外研究进展综述[J]. 人文地理, 2009(1):41-47.

[22] 陈晨,修春亮,陈伟,等.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地理科学,2014,34(4):420-429.

[23] 郑文武,邓运员,罗亮,等.湘西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定量评价与区划[J].人文地理, 2016(2):55-60.

[24] 李凡.GIS在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 24(1):21-26.

[25] 朱庆,卢丹丹,张叶廷.GIS三维可视化在数字文化遗产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 2006, 31(1):55-57.

[26] 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27] 漆凌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高被引论文为中心[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10(1):137-143.

[28] 陈小蓉,何嫚,张勤,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科学,2017,37(5):48-60.

[29] 陈小蓉,陈斌宏,邓宏,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创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0):127-134.

[30] 马冬雪,江芸,朱明勇.基于GIS的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6):19-24.

[31] 左逸帆,胡天弄,陈小蓉.基于GIS的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6):125-131.

[32] 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9-55.


本文由: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

2021/11/18

上一篇:[体育人文社会学]基于SWOT-PEST分析的政府购买体育保险公共服务研究
下一篇:[体育人文社会学]全民共舞与冬奥同行视域下的广场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