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体育时空》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 tysk@tyskzzs.cn
体育时空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研所

编辑出版:《体育时空》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212/G8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邮发代号:8-395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tysk@tyskzzs.cn

在线编辑QQ :2843202986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tysk@tyskzzs.cn

编辑部QQ: 2843202986

官方网址: www.tyskzzs.cn

[冰雪竞技与大众健身]备战2022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1/11/08  点击:554


       

李嘉琦 刘俊一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梳理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归因,并提出完善建议。研究认为,保障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供给侧,创建多渠道人才引进资源,加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力量是首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建立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出路;构建我国系统化、科学化、特色化冰球后备人才管理措施和训练体制;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体制是解决我国冰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切实举措。

关键词:冰球;后备人才培养;冰雪运动;奥运备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3-0046-06

Abstract:The literature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applied to shed light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attribution of the hockey reserved talents mod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supply-side of reserved talents for winter sports in China, to create multi-channel brain gain resources, and to strengthen reserved talents supply for winter sports. To fully mobilize social resources and actively encourage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winter sports, to establish a development system for coaches, referees, technician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and exp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retired athletes, to construct a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characteristic hockey reserved talen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players development model, to take advantage of “nationwide system” integrating with market mechanism, and fully mobilize the social forces are the practical measures to fix up the deficienc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ockey reserved talents in China.

Key words:Hockey; Reserved talents; Winter sports; Preparation for Olympic Games

全力備战奥运会是从个人层面乃至国家层面永恒的主题。距离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还剩不到3年的时间,为确保2022北京冬奥会能够取得圆满佳绩,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应从黄金阶段逐渐过渡到冲刺阶段。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若把备战冬奥看作是一个大周期,眼下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应该进入到了专项提高的最后阶段。但是,我国优势冬奥会项目在采取科学选材与有效措施推进冬奥会项目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先进科学训练理念提高冰雪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按照人体发展规律规划竞赛周期表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平并可持续发展的运动队伍的同时,我国潜优势冬奥会项目却存在后备人才匮乏、冰雪氛围不佳、培养结构不优等诸多问题。与其说冬奥会是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不如说它是各国后备人才以及培养手段的竞争。由此看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强盛是我国冰雪项目长久而稳定的根本,对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改善、加强对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体育学界必需深入探究和研究的课题。

1 我国冰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我国冰球于中国建国初期得到快速发展。早先,东北、华北等一些省、市相继建立了业余冰球队,吸引了广泛的群众参与,掀起了冰球运动的热潮,这对中国冰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这个阶段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选材还采用的是业余选拔制,还尚未建立起系统的竞技体育后背人才培养体系,所以这段时期只能算是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雏形期。1981年北京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上获得亚军晋级B组,20年代末期中国冰球达到历史鼎盛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是统一由政府按照计划实施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在该背景下,竞技体育发展由国家集中管理,也就是“举国体制”模式。在经历了30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后,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业余体校、运动技术学校、重点业余体校或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在“举国体制”的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经济体制的转型,计划经济宣告结束迈向市场经济的同时,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全运会获得利益将冰球这个集体项目砍掉,集中财力保持了速度滑冰、短道、花样等单项,使中国冰球运动走进“寒冬”,跌入谷底[2]。与此同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改革。198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开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开始了由国家包办体育向国家与社会共同办体育的过渡[3]。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就由原来单一的体育系统培养发展为由体育与教育系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体教结合”模式。随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举国体制是竞技体育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发挥该体制的优势,并结合新时代社会体制,坚持走适合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女子冰球时隔12年将再次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男子冰球队将首次站上冬奥会的舞台上。表1对截止至2019年中国、加拿大、瑞典冰球运动员注册信息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冰球运动员总人数共2 764人,占国家总人口的0.0016%,其中青少年运动员为2 273人,占运动员总人数的82.23%。由此看出尽管我国占总人口绝对优势,但是冰球后备人才力量与人才数量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研究发现,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越多的国家,往往冰雪运动氛围越浓厚,竞技水平随之越高。从我国冰上运动的分布来看,冰球注册运动员主要来自于:地方队、学校、俱乐部,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地区也存在冰球资源[2]。运动员分布地区主要集聚在东北地区,以黑龙江和吉林为主,这是因为东北地区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严寒气候也符合冰球独特的运动项目特征。但资源的积聚导致了冰雪运动项目在东北地区内部发展不充分,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目前,冰球运动虽然在中国发展了近70年的时间,但仍处于小众潜优势项目。社会基础、群众参与、文化宣传、冰球产业、赛事影响力相对薄弱;球场数量、裁判员人数、后备人才数量匮乏,这些因素都成为相互制约的条件。

2 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攻坚点

2.1 人才梯队建设薄弱,群众基础尚未形成

如前文所述,我国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储备现状不容乐观,后备人才相当稀少,并且都积聚在北方部分地区,资源主要来自地方队、学校和俱乐部。针对黑龙江青少年参加冰球训练动机的调查表明,只有13.88%的被调查者打算将来从事专业冰球运动,86.12%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参与冰球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减少学习压力和参加娱乐时尚活动[4]。根据研究统计发现,我国冰球青少年运动员比例占绝大部分,但到了高中阶段冰球后备人才储备就出现大幅度锐减趋势。这是由于这个时期青少年要面临高考学习的重任,无法将精力放在除了学习以外其他的活动上,这对我国冰球竞技后备人才储备来说是一大障碍。此外,除了在类似黑龙江冰雪资源比较丰富、能够顺利开展冰球运动的地区之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存在冰雪运动发展困境。根据文献资料调查可以将困境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冰雪运动项目基础设施条件不足、人才培养水平有限;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目标的应然状态与实然情况不匹配,缺乏实施方案与出路;在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北方有冰雪、没市场,而南方有市场、没冰雪;竞技冰雪运动战略计划超前,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群众冰雪运动普及不够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局面[5-7]。举国体制曾经给我国竞技体育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带来的是忽略了群众体育的发展,这是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均衡性和稳定性差的本质原因。

2.2 学训矛盾突出,出路安置问题棘手

在成绩的驱使下,长期重视青少年的运动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是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带来的反面影响。后备人才培养过早的专业化、时间精力上与文化课培养的冲突、出路与安置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8]。由于从事运动训练的需要,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包括从事了专业运动生涯的运动员,由于长期把精力奉献于体育事业上致使与文化教育脱轨,经过至少十年的运动训练后导致文化底蕴与学识修养无法顺应社会发展而出路较窄,就业率较低。这种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使青少年和教练员缺乏对文化知识的认知,意识不到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缺乏有效的互动,无法融入教育环境而暴露出其固有缺陷。因此,这成为了家长不愿送子女到体校训练,或是走向竞技体育专业化道路的本质原因,进而成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难、就业难、数量稀少和质量不佳的关键因素。

既然三级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需要,为了保证我国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避免我国竞技体育反面影响的再次出现,国家和体育科研工作者也开始探寻新的后备人才培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竞技体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是体育、教育事業最根本的培养目标,因此,“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就伴随着原有体制模式的延续应运而生了。

2.3 赛事类型日趋丰富,竞赛体系亟待完善

竞赛体系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成功举办冰雪项目大型赛事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兴趣爱好参与冰雪运动,还可以为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奠定稳固基础。截止至目前,冰球是冰上赛事举办最多的比赛项目,举办冰球赛事最多的省份为黑龙江、北京,黑龙江省举办的冰球赛事主要以政府、国际冰球协会主办的专业性赛事为主,而北京举办的冰球赛事主要以各类机构主办的青少年冰球比赛为主[9],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休闲冰球赛事开展的日益火热,俱乐部学校也共同参与青少年冰球赛事。职业冰球联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冰球俱乐部的蓬勃开展,并且这些竞赛形式和竞赛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群众兴趣性与参与性,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球员的比赛经验,提高了我国冰球事及冰球整体竞技水平,进一步夯实了新时代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但是受冬季项目自身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近几年,冰球竞技赛事安排复杂多变。随着冰球赛事改革发展,逐年的赛事安排都会做出增减调整;冰场可能也会因地制宜地削减,导致赛事体系极其不稳定。

2.4 培训体系急需完善,教练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练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运动队竞技水平和优异成绩的创造,是冰球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中国的冬季项目教练员主要是由退役运动员简单培训后构成的, 大多数人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进修和培训,主要通过自身的训练经验进行训练[10]。目前,我国冰球教练员主要来自黑龙江,并且大部分是从滑冰体系中转来的,自身竞技水平较高,但缺少相应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训练理念深层认知、运动项目专项化知识以及缺乏运动相关专业知识[9]。此外,我国尚缺乏教练员从业标准规范以及培训体系,并且很难有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的机会和平台。我国冰球项目发展状态无论从“硬件设施”或“软件开发”的条件都显得力所不及。基础性人才薄弱导致冰球运动事业缺乏传承者和继承者,进而成为难以保证我国冰球事业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

2.5 坚持举国体制优势模式,丰富竞技体育制度内涵

我国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基础,在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在适合我国国情的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领域长期采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历经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下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同时暴露了诸多问题。例如后备人才数量萎缩、群众体育氛围黯淡、学训矛盾突出、就业出路局限、单纯依靠国家导致冰球事业后期一度消沉、早期专项化作为青少年早出成绩的固化训练手段至今还未扭转一些人的观点等严峻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一元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过渡到多元模式,这种模式包含各级体育行政机构培养、体教结合培养、政企联合培养、企业自主培养、个人培养等多个渠道[10]。但由于我国冰雪项目起步较晚、发展滞后,职业冰雪、社会群众冰雪、学校冰雪以及以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职业体育发展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根据近几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官方发布的国内冰球赛事中,冰球赛事经费几乎都是由国家差额拨款,还不能完全脱离国家,供求、调控等机制,以及还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市场作用、吸引企业赞助。这就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冰球事业发挥其独立自主性,影响了资源高度整合的特色冰球事业链、不能形成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发展。

在多元模式下辩证来看,体教结合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以及退役后就业出路问题,但是在竞技体育当中,教育角色恐怕无法达到它应该有的地位。个人培养模式或家庭培养模式既没有政府经费的支持也没有社会力量的扶持,所需费用完全有个人家庭承担,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灵活、自由,所以充其量只能是对现有培养模式的一个补充。所以必须延续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坚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不断丰富新时代举国体制的内涵。

3 完善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3.1 扩充后备人才储备,积极落实国家政策

扩充我国冰球后备人才数量是改善冰球现状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冰球运动发展应放眼于每个地区,每个领域,从点到面,再从面到体,达到我国冰球运动全面均衡发展。自成功申冬奥以来,国家相继对体育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实施纲要,如“北冰南展西扩东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落实国家政策的先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基础设施资源,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冰雪,引起群众兴趣性,并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我国北方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天然冰场,资源和条件有限的其他地区应充分利用室内场地。也可以通过跨地区交流的方式到北方冰雪资源充裕的地区参加冰球训练营或集训队,达到我国冰雪运动总体发展更加均衡化、贯通化、协同化。冰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场地等硬件设施,而场地设施离不开经济支持,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或鼓励市场企业的赞助投入。

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自主建设冰上场地基础设施开展冰球课程或组织冰球俱乐部,也可以依托当地冰上运动中心、体校、或者社会上经营的场地,采取学校与社会合作、政府拨款或企業赞助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冰雪运动。也可以通过建立校级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联赛体系或是交流竞赛,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夯实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力量基础,以期确保我国冰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开展冰球运动有一定难度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旱地冰球或者仿真冰球场地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和乐趣。

3.2 宣传冰球运动文化,夯实群众体育发展

我国在冬奥会的契机下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但还是存在绝大部分群体对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低。如何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冰雪运动和群众体育,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如传播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如自媒体:新浪、腾讯等是一项辅助策略。冰球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冰上运动,目前,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已在中国举办了两场比赛,群众反响空前绝后。NHL副总裁还表示会持续将最优秀的球员、最精彩的比赛和丰富有趣的活动带到中国,希望这种输出能够让中国冰球文化越来越浓厚,并已经制定了长期扶持中国冰球发展计划。此外,我国自媒体也与NHL达成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直播比赛的战略合作协议。以上是为促进我国冰球运动文化以及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的有效措施,也体现了我国社会力量与体育力量的紧密衔接。

我国竞技体育虽获得无数光辉成就,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群众体育的发展导致我国体育基础不稳,所以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全面夯实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基础将对我国未来体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3.3 坚持现代化举国体制,结合新时代市场机制

我国冰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直在探索挖掘并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举国体制对于快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冰球项目正由完全依托于国家投资、政府扶持向国家冰球协会、社会相关部门、市场协作发展转变。在国家与社会协作发展的初级阶段中,我国国家冰球俱乐部由中国冰球协会、黑龙江省体育局、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协作培养的方式成立。这体现出我国冰球运动正吸收社会资源,实行国家与社会的深度合作发展模式,并且以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还推动了冰球产业化、职业化、市场化道路。继续深化国家与社会结合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大量经济问题,以及体制内亟待完善的问题。多一项选择、多一条出路。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为体育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条件,所以要立足国情,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走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

3.4 建立培训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教练员、裁判员是培养冰球后备人才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为提高我国冰球教练员执教水平,加强教练员管理,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促进中国冰球运动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加快成立全国统一冰球教练员协会与裁判组织,加强对各地各级教练员、冰球教师、裁判员的培训、考核、认证,制定规范的岗位培训与管理制度,并定期举办冰球教练员、裁判员研讨班。其次,要充分借鉴国外冰球前沿训练体系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优秀冰球教练员的联系,将优秀教练员引进国内或输送专业人才到国外进行研修。最后,加强教练员与高校或研究所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冰球技术和知识,并借鉴国内外前沿的科研成果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中国冰球协会正研究制定全国教练员培训计划,修订《全国冰球教练员管理办法》。

我国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均以培养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为主,缺乏培养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缺乏相关保障体系;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社会部门缺乏互动;这些因素或成为退役运动员难以得到妥善安置、就业出路窄的原因。退役运动员应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能力等做教练职位、或市场等工作。进一步促进中国冰球运动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将体育产业链与竞技体育结合也可以作为缓解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出路窄的解决路径,并且为退役运动员转业、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3.5 广泛发挥社会力量,推进职业体育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和社会力量对冰球的投入还未充分调动起来,俱乐部尚未广泛建立并且还不能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冰球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对此,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宏观调控和制度规范,如不损害公共利益及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提供俱乐部独立发挥作用的空间。此外,还需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冰球作为观赏性较强的集体对抗性运动,赛事是职业体育商业化的核心竞争力。NHL作为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具备成功的产业运作模式,联盟将冰球赛事包装成“商品”进行产品运营与推广,如赛事门票与转播权、品牌赞助与合作伙伴等等[11]。这种模式大大促进了职业冰球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冰球文化的发展。所以将体育与市场相结合、国家与社会相结合是实现我国体育长期发展、体育强国的必然途径。

3.6 加强冰球科研、医疗保障工作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体育科研以及医疗保障做支撑。首先,需要紧密联系当地体科所、高校、康复诊所等建立合作机制,加大对冰球运动的科技助力,形成优势互补。其次,通过科研助力提升冰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恢复手段、心理素质、技战术能力、膳食营养,还要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完善运动康复措施,为我国冰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并为我国冰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适当借鉴国际先进科研技术与经验,也对我国冰球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根据文献检索,目前国际上对冰球运动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运动损伤、运动学、生理生化、心理学、社会学等,主题主要表现为:脊柱损伤、脑震荡、生理物理选材指标、测试仪器设备、冰球技战术、粉丝观众与球员行为、心理能力评价指标、精神疾病研究等。

3.7 坚持对外交流,适当借鉴成功经验

中国冰球与国际冰球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正在逐渐增多,我国已经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达成合作并且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NHL先后在2017,2018年到中国举办中国赛。在赛事效应的辐射下,将NHL球员带到中国,将世界最高水平的冰球职业联赛带到家门口,这不但为国内观众打开普及冰球运动的窗口,还对我国冰球的市场建立和长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此外,NHL具备完善的冰球职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体系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外交流与互利合作形式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有利于我国冰球俱乐部、冰球市场以及社会资源的合作共建。目前,我国冰协也陆续组成了多支球队赴海外训练和比赛,运动员融入了国际顶级的训练队伍与训练环境,通过与高水平运动团队的竞技较量与切磋,有助于提高我国冰球后备队伍的竞技水平和国际视野。

另外,我国冰球事业也可以借鉴NBA在中国成功开展的经验,NBA也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结合了中国实际情况才进入到中国。NHL与NBA的多种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类似的性质,所以通过同样的引进方式,我们可以将类似的发展模式应用在冰球项目上。

3.8 建立我国冰球项目长期发展体系

全力备战2022冬奥会是我国冰球项目的短期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才是冰球事业发展的长期目标。目前,我国冰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缺少一套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长期培养体系,缺少针对冰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计划、根据不同年龄与技术表现的等级标准评定,体育特长生与学业的衔接,以及长期系统化管理模式等等。未来可以通过联合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与社会部门共育培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 结 语

我国冰球项目曾一度挺近国际冰球B组水平,曾具备冰球竞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后劲不足相继影响了我国冰球管理体制、冰雪运动文化、后备人才培养、及国际竞争力的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为我国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学界展开大规模的研究及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冰球项目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措施,通过借鉴冰球强国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冰球项目未来发展得到启示与引用。接下来的研究应放眼于发展冰雪运动的系统化实施路径与模式构建,以点带面,逐一攻破。

参考文献:

[1] 李兴汉,冯伟.中国冰球运动6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审视与展望[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5):22-25.

[2] 季芳.国女子冰球前路艰难遭遇降组和换帅后备匮乏[N].人民日报,2011-04-25(15).

[3] 胡孝安.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2):20-21.

[4] 张娅姗,张良祥,张海泉.黑龙江省冰球后备人才发展的瓶颈与破解对策[J].冰雪运动,2018,40(5):35-40.

[5] 谢维良.基于2022北京冬奥会下的我国“北冰南展”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1):19-23.

[6] 崔柏青.“北冰南展”到“北冰难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2.

[7] 王福全.溫哥华冬奥会后中国女子冰球的发展之路[J].冰雪运动,2012,34(4):42-47.

[8] 董大伟.我国冬季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5):34-37.

[9] 孙承华,杨占武,等.中国冰上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0] 谭睿,刘冬梅.中国冬季青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5):19-24.

[11] Myer G D, Jayanthi N, DiFiori J P, et al. Sports specialization, part II: alternative solutions to early sport specialization in youth athletes [J]. Sports health, 2016, 8(1): 65-73.


本文由: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

2021/11/08

上一篇:[冰雪竞技与大众健身]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发展路径探析
下一篇:[体育人文社会学]基于SWOT-PEST分析的政府购买体育保险公共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