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研所
编辑出版:《体育时空》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212/G8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邮发代号:8-395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tysk@tyskzzs.cn
在线编辑QQ :2843202986
蒋金鑫
The Impact, Opportunities and Post-coVID-19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JIANG Jin-xin 1,2
摘 要: 為推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机遇,并提出疫情之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体育行业多个领域收入损失严重;赞助商权益受损,媒体转播陷入空窗期和中小型体育企业经营困难是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但疫情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催生“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新业态,提升群众体育健康意识;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激发体育消费市场活力;加速体育与健康行业融合。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数字体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强体育与各行业的有机融合;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体育产业升级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 新冠疫情;体育产业;影响;机遇;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6-0057-05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nd meet the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in spor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fter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fter the epidemic.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Chinas sports industry is the serious loss of income in many area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he damage to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ponsors, the absence of media broadcasting and the business difficulti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sports enterprises. However, the epidemic has also provide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sports industry: promoting new forms of online and offline sports consumption, enhancing peoples awareness of sports health, local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sports consumption market, and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health industries; In the post-epidemic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need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 the digital sports industr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engthe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various industrie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ports industry,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sports industry and oth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Epidemic;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2019年5—9月,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相继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继续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发体育消费市场,刺激群众消费热情,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对国内体育制造业、销售行业和体育赛事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强势发展的体育产业速度放缓,但与此同时,这为体育产业线上经营模式升级、体育培训和电子竞技等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经过近半年的抗疫和防疫,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对体育产业造成的不良影响,2020年5月,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有序恢复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意见》,我国体育赛事即将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三个月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名单,旨在优化体育消费发展环境,充分释放体育市场潜力,推进全国体育消费城市建设。本文探讨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机遇,窥探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为持续推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的影响
1.1 体育行业多个领域收入损失严重
受到疫情影响,体育健身、体育销售、体育培训和冰雪产业等行业收入损失严重。懒熊体育等四家机构对300家健身俱乐部和近 1 500 名健身教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一半以上的健身俱乐部损失在10万元以上,13%的教练预估收入损失为3~5万元。我国体育品制造业和销售行业四大公司安踏、李宁、特步和361°,发布运营公告称在2020年中期,四家公司分别将亏损约51.56亿元、15.97亿元、5.99亿元和4.92亿元 [2] 。我国一些体育培训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且收入情况不容乐观。据调查,33.33%的体育培训企业预估只能完成2020年经营计划的26%~50%。仅有42.86%的体育培训企业预估能完成2020年经营计划的51%~75% [3] 。在北京冬奥会和国家冰雪政策的影响下,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迅猛,然而在疫情的影响下,2019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营业的滑雪场总数会从770家降低至720家左右,滑雪人次则会降低至 1 100 万左右,按2019年滑雪人次年增长率估计,行业短期内收入损失约为81.5亿元左右 [4] 。
1.2 赞助商权益受损,媒体转播陷入空窗期
体育赛事涉及到诸如媒体转播、赞助商、组织者、承办者和观众等多个层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接踵而来,我国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排球联赛、马拉松赛事、滑冰赛事、冬运会等传统体育赛事停摆,裹挟着球员收入、赛事赞助、门票销售和赛事版权等方面,受到严重损失。体育赛事赞助商首当其冲,传统体育赛事的停摆,使赞助商及供应商的广告效益无法兑现,品牌曝光度缺失,赞助商无法按预期实现其赞助收益,更严重的会产生合同纠纷或赞助商减少现金赞助赛事。另外,赛事转播权是体育赛事版权中的核心资源,赛事版权权益包括商业赞助权、媒体转播权、门票销售权、商业开发权等。由于我国体育赛事基本停滞,媒体转播核心资源严重缺失,致使媒体转播进入空窗期,这为观众提供了重温经典赛事的机会,但对广告商预期产生的品牌影响和效应产生不利影响。
1.3 中小型体育企业经营困难
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加持,我国体育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消费需求旺盛,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型体育企业在体育传媒、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场地租赁和体育培训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服务。由于疫情影响,受到体育行业自身聚集性的特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体育服务产品全面推迟或取消,依附于线下体育活动的体育经营机构业务停摆,长时间的体育业务停滞,使资金流动不充足的大小型体育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困境,一些中小型体育企业倒闭,从业人群失业。体银智库团队对277家体育公司进行调研,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部业务暂停经营的体育公司占到61.01%,大部分业务暂停经营的占到29.24%,小部分业务暂停经营占5.05%,正常营业的仅有4.69% [5] 。
2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2.1 催生“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新业态,提升群众体育健康意识
疫情对线下传统体育产业带来冲击,国家体育总局发文鼓励体育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线上体育供给服务模式,与线下体育消费有机结合,培育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和消费的双升级。在科学技术支持下,体育企业在线上精准发力,以线下体育运动为本,以线上技术为手段,通过体育+直播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新业态消费模式,在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和体育用品等行业方面效果尤为明显,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市场,培养了體育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这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 [6] 。另外,疫情使群众体育健康意识提升,提升了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充分认可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全民掀起了居家健身运动热潮。群众在室内进行健身、瑜伽、跳绳和跑步等长时间的居家运动,居民的体育运动习惯逐渐养成,提升了群众对体育运动在健康促进和治未病方面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培养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带动了群众在体育运动装备、休闲健身、体育销售和体育场馆等方面消费,根据苏宁易购、苏宁体育、PP体育联合发布的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体育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2%,健身器械、跑步机等居家运动器械增幅明显,分别同比增长280.6%、179% [7] 。
2.2 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激发体育消费市场活力
完善和健全体育产业的相关法规、法律和政策体系是体育产业高度发达的重要保证 [8] 。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体育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扶持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方政府依据当地经济条件和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体育企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开展体育夜经济和24小时健身房等措施,为中小型体育企业提供软环境支持,持续刺激当地体育消费市场。昆明市发放500万元的体育电子消费券,市民可以通过抽签、申请等方式,以线上领券、线下消费的形式使用。河北省将总值 1 500 万元的体育消费券逐月免费发放给体育健身人群 [9] 。全国各省市地区从金融财政的角度出发,充分以金融财政为工具手段,下调贷款利率,降低或返还失业保险,提供一定的资助补贴,下调水电气价格,引导降低土地房屋租赁价格帮扶中小型体育企业渡过难关。针对疫情,北京市等7省市体育局为体育企业量身打造了包括优惠补贴支持、疫情防控指引、复工工作指引、卫生监督工作指南、银行合作服务、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与赛事活动管理等11项扶持帮助措施,其为体育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
2.3 加速体育与健康行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产业间的关联度和效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其加速了体育产业与健康行业的融合发展的深度、广度。疫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健康、卫生、安全的诉求迅速上升,生态、健康的体育旅游模式将成为体育旅游的价值追求。2016年10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此次疫情使人民群众意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促进健身休闲运动、运动康复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可穿戴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远程医疗技术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应用,促进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了体育健身和运动康复与医疗行业融合步伐,体育公司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健康管理,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康数据库,提升体育运动信息化水平。疫情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加速体育与健康行业融合,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和有效性的体育服务产品。同时,为了使体育与医学的紧密结合,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同参与,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方的体医综合治理主体。政府从微观和宏观方面为体医整合发展保驾护航,提供政策支持,打破体育和医学行业之间的壁垒,为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创造条件,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行业的融合高质量发展 [10] 。
3 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11]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了刺激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活力,丰富体育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后疫情时代,应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保障体育产业供需平衡,最大限制地提升体育产业人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效率 [12] 。充分发挥政府对体育市场监管作用,创建体育市场发展的优质软环境,颁布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并对政策的执行予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保障体育服务产品供给。利用市场优化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丰富体育产业的有效供给,提升体育产业的供给效率,加速体育产业升级,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激发体育市场供给动力 [13] 。后疫情时代,基于现代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体育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体育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体育培训和体育健身等产业数字化无缝对接,整合体育产业各资源要素,打造体育产业上下游联动的供给服务机制,建立具有个性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体育服务生态圈,为消费者提供多种类型的高质量体育服务产品。
3.2 发展数字体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基此次疫情为数字化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良机,体育消费群体结构向智能体育服务商品倾斜,有利于创新数字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后疫情时代,政府应为数字化体育产业创造健康发展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制定数字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为其在体育产业领域发展提供保障。大力推动数字化体育产业数据开发,加强体育行业之间、体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长久的有效融合数字化对话机制,不断健全体育产业体系,创新体育产业经营模式,最大程度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减少体育资源的浪费,高质高效地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14] 。坚持创新驱动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传统体育产业数字化升级,促使传统体育产业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丰富数字化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体育消费结构需要。
3.3 加强体育与各行业的有机融合
为了推进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除了体育产业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外,体育产业须与其他产业高效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优质体育服务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美好生活的需求,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动能。积极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休闲旅游产业融合,根据城镇核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健身休闲旅游等运动项目,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建设高质量的体育休闲、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体育小镇或体育乡村,完善体育产业文化体系。持续推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高效融合,建立体医和体卫融合机制,不断提升公共体医和体卫的服务水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居民大数据健康平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加强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有机融合,根据老年群体的强身健体需求,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提供适合老年人需求多样化的体育服务或产品,以延缓老年人的衰老,正确对待人口老龄化。提升体育产业与教育培训融合度,在体教融合理念下,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教育培训服务,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化群体对优质体育培训服务的需求 [15] 。
3.4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体育产业升级
后疫情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健全体育产业体系,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大力推进体育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体育休闲健身产业和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业等体育服务产业发展,通过政策的扶持创建优质的体育服务消费软环境,扩大体育服务产业规模,盘活体育服务产业市场,促进体育服务相关产业健康发展,从而达到体育服务相关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促进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体育产品,减少低端体育产品供给,利用现代科学信术,推动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快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为消费者提供科技化和智能化的体育服务产品,满足群众体育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16] 。推进体育智能场馆和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打造科学现代化多功能体育场馆,既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且能承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4 结 语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体育行业多个领域造成较大的收入损失影响,赞助商权益受损,媒体转播陷入空窗期,资金链条断裂的中小型体育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良机,政府及地方惠民政策的加持,促使体育消费结构加快转型,促进体育与健康行业的有机融合,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刺激体育消费市场。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逻辑应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数字化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体育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新时代体育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晗,任保平.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逻辑生成与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3):291-297.
[2] 刘英.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多大?[N].21 世纪经济报道,2020-02-07(4).
[3] 胡良平,骆秉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体育培训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3):228-232.
[4]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国内滑雪市场增速放缓,出现分[EB/OL].[2020-02-27].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58937115800025831& wfr=spider&for=pc.
[5] 王凯.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影响与应对路径[J].2020,34(2):18-23.
[6] 張亮,焦英奇.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转向与价值重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分析[J].2020,41(3):25-30.
[7] 苏宁体育消费大数据揭运动新趋势:健身器械同比增长280.6%[EB/OL].[2020-06-1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709483236775842&wfr=spider&for=pc.
[8] 王萍,费郁红,孙洋,等.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3):7-12.
[9] 孙科,郇昌店,任慧涛,等.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5):1-15.
[10] 王龙飞,殷小翠.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3):34-39.
[11] 任波,戴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形塑逻辑与供给侧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1):52-59.
[12] 沈克印.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J].体育学研究,2019(5):56-64.
[13] 任波,黄海燕.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需矛盾与消解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3):295-301.
[14] 江小涓,李姝.数字化、全球化与职业体育的未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3):1-16.
[15] 黄海燕,徐开娟,廉涛,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走向与举措[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15-21.
[16] 王雅伦,刘洋,吴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影响的预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2):62-69.
本文由: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体育时空杂志社编辑部
2021/06/28